请收藏本站,以便长期浏览

找回密码

手机号:

短信验证码:获取验证码

 

close
请登录免费注册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站内资讯 >> 二手车 >> 浏览文章
切断“零公里二手车”灰色利益链 多维度维护好市场秩序
2025/6/4 1:14:29 二手车

汽车出海2.jpg


近日,“零公里二手车”相关话题被推至舆论中心,引发诸多讨论。所谓“零公里二手车”,即新车上牌后未经使用即以二手车身份流通。这一乱象背后,本质是“左手倒右手”的虚假交易。车企为冲刺销量数据、美化财务报表,将滞销新车注册为二手车,通过关联公司或经销商转售。这种操作不仅制造了虚假的市场繁荣,更导致资本市场对行业真实供需关系产生误判。


在走访过程中,有二手车商向笔者透露,市场上参与“零公里二手车”交易的商家不在少数,从传统车企到新势力品牌均有涉及,逐渐构成一条涉及多环节的灰色产业链。


在笔者看来,“零公里二手车”乱象对消费者的损害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首先,新车一旦过户,首任车主专属权益(如终身质保)即告失效;其次,车辆残值按首次登记日期计算,导致转售时大幅贬值;最后,长期库存车辆会产生电池亏电、轮胎变形等问题。


此外,“零公里二手车”或将导致国家购车补贴政策被滥用。新能源车企通过关联租赁公司批量购车,套取补贴后转卖为二手车,补贴资金未惠及终端消费者。还有部分车商以“平行出口”名义将国内上牌新车销往海外,利用关税差套利。


面对“零公里二手车”乱象暴露出的风险,笔者认为,需从多维度发力维护好正常的市场秩序。


一是加强对二手车的注册和入市监管。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上牌、交易、维保数据透明化。尽快出台“新车身份锁定期”制度,严控上牌即转售行为。


二是强化全行业自律。头部企业应率先告别“数据崇拜”,不能唯销量论,尽快走出无序竞争、大打“价格战”的状态。


三是培养消费者良好的消费习惯。推广“三查三看”法则(查铭牌、轮胎、玻璃生产日期,看登记证、维保记录、第三方检测报告),同时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二手车领域的适用性解释,明确调表车、事故车隐瞒行为适用“退一赔三”。


当前,中国正在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面对“零公里二手车”这类行业乱象,唯有回归“车是用来开的”本质,利用制度切断灰色利益链、消除灰色空间,通过技术创新重建核心竞争力,才能让中国汽车真正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证券日报记者 刘钊


返回

电子通讯

SG-Auto《汽车经营&服务》的电子通讯为每周2期,每期电子通讯我们将以邮件的方式为您投递,为了便于您的电子通讯准确送达,建议您留下长期能收到电子通讯的邮箱地址。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手机扫描关注我司公众号
及时了解汽车经营与服务的业界经融消息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招聘信息 | 常见问题
Copyright © 2017-2018 SG-AUTO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34420号
汇中融德汽车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