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至今已有20个汽车品牌裁员,作者整理20个汽车品牌裁员信息,梳理出7个特征,如果以后有其他品牌面临符合这些特征的问题,很可能会开始裁员动作。
2025-2027年,汽车品牌淘汰赛还会一直持续,各个汽车品牌的关停并转会陆续发生。作为汽车行业从业者,大家都需关注裁员特征,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
七个特征如下:
一、关闭工厂:5个品牌,宝马、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一汽大众。
这类品牌大多数是合资品牌,由于竞争加剧,导致之前规划的工厂产能无法有效利用,因此开始缩减产能、关闭工厂,裁员多数为工厂工人。
二、全球裁员:5个品牌,奔驰、保时捷、大众中国、上汽通用、特斯拉。
这类品牌一般是外国品牌,特别是外国独资品牌,由于为应对全球竞争而进行的全球各国工厂的组织结构调整、裁员,裁员对象多数是管理、销售、运营、技术等岗位。
三、品牌死亡:4个品牌,大运远航、极越、合创、高合。
这类品牌主要是新势力品牌,没有根基,因为销量较差或表现不佳,导致资金链断裂,突然死亡。品牌死亡后,品牌内所有部门都不得不裁员。
四、经营压力:4个品牌,极星、哪吒、捷豹路虎、上汽大通。
这类品牌特征是销量极小,市场声量也极低,但还没有进入濒死状态,新势力、外资、国产都应可能。
五、跨城搬迁:1个品牌,一汽丰田。
这类品牌多数是销售总部跨城市搬迁导致的裁员,除了2024年的一汽丰田以外,之前奥迪总部从北京搬迁到杭州、东风标致从北京搬迁回武汉,都会导致裁员。
六、超前招聘:1个品牌,理想汽车。
这种情况在汽车行业发生极少,但常在科技、互联网公司发生,由于对未来的预期较好,为了应对业务增长,开始大规模招聘,进行人员储备,但是第二年发展不好,预期也不会好,那么就很痛快的清理人员。
七、品牌合并:暂无。
这类情况发生在品牌合并时期,一个集团的某品牌不再独立运营,归入到集团其他品旗下。
或者某个品牌收购了一个新势力,或者某个潜力品牌被母公司卖给其他品牌;
或者某两个大型集团合并,或者某一个大型集团整合旗下几个子品牌的组织结构。
不方便说太清楚,否则又要被举报删帖。。。
2024年以来,20个品牌裁员信息(按时间顺序):
2025年截至3月5日2个品牌:
2月,奔驰中国,销售、金融部门裁员15%,给予N+9,最高N+11补偿。
2月,极星,裁员约50人,涉及销售、运营等岗位,N+1补偿。
2024年18个品牌:
12月,极越汽车,原地解散,3000多员工,N+1。
12月,保时捷,正式员工裁10%,外包员工裁员30%。
11月,哪吒汽车,N+1。
11月,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总部迁往天津,N+7。
10月,大运远航汽车,大批量门店关闭,公司经营困难,拖欠工资。
10月,大众中国,北京,N+6。
10月,捷豹路虎,裁员50%,N+3。
10月,宝马汽车,沈阳市铁西工厂,工龄不满三年的产线操作工合同到期后不续签。
9月,东风本田,正在进行大裁员,预计影响员工数量达 2000 人,将给予被裁员工 N+2+1 补偿。
9月,上汽大通,上汽大通在南京将整体裁员 40%。
8月,上汽通用,通用汽车正计划在中国展开新一轮的裁员行动,涉及与中国市场相关的多个部门,包括研发部门。
6月,广汽本田,广汽本田内部生产员工抢着被裁一事属实,首批裁员名额抢爆,已走了 2300 人,为一线离职员工提供 “N+2+1.8” 的补偿方案
6月,东风日产,关闭常州工厂。
5月,一汽大众,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对部分第一次劳动合同到期员工不续约,计划于 2024 年 5 月 25 日前发布公告,通知相关员工劳动合同期满后不再续签,解除劳动关系,并给出相应经济补偿金方案。
5月,理想汽车,理想汽车将进行人员优化,优化比例是 18%,约 5600 人。
4月,特斯拉,特斯拉开始大规模裁员潮,宣布将裁员约 10%,但消息称马斯克希望特斯拉裁员 20%。上海通常2000人,补偿N+3。
4月,合创汽车,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裁员,员工只能选择主动离职。
2月,高合汽车,倒闭。
来源:车安人安 作者:安阳
电子通讯
SG-Auto《汽车经营&服务》的电子通讯为每周2期,每期电子通讯我们将以邮件的方式为您投递,为了便于您的电子通讯准确送达,建议您留下长期能收到电子通讯的邮箱地址。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手机扫描关注我司公众号
及时了解汽车经营与服务的业界经融消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