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收藏本站,以便长期浏览

找回密码

手机号:

短信验证码:获取验证码

 

close
请登录免费注册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站内资讯 >> 汽车行业 >> 浏览文章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汽车分析
2025/3/9 22:21:55 汽车行业

微信图片_20250309225344.jpg


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强总理做了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2024年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提振汽车消费等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发展建议,对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值得认真领会学习。


尤其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国家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提振消费等组合拳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与报废更新的真金白银,大力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这也必将推动2025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汽车的提及


1、2024年回顾—提及汽车一次


提及汽车行业的内容:“进”的步伐坚实有力。主要表现在, 产业升级有新进展,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 万亿斤新台阶、亩产提升101 斤;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 万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104%。


2、2025年工作任务—提及汽车一次


202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  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 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 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党中央对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着力突破瓶颈制约,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提及汽车行业的内容: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汽车的报告回顾


1、2023年回顾—提及汽车三次


第1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第2次: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出台支持汽车、家居、电子产品、旅游等消费政策,大宗消费稳步回升,生活服务消费加快恢复。


第3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2、2024年工作任务—提及汽车三次


202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党中央对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着力突破瓶颈制约,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第1次: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第2次:促进消费稳定增长. 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第3次: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


三、对2025年的车市的个人思考


我个人对2025年车市发展是充满信心的,经济增长回暖,个人消费逐步走强,车市应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1、2025年是汽车行业政策补贴和优惠力度最大的一年


2025年是汽车行业政策补贴和优惠力度最大的一年。报废政策扩围,预计报废更新达到500万台,保费补贴900亿左右,而各地的置换政策稳定力度,预计1000万台,近1300亿。同时今年的新能源车产销应该1600万台左右,带来2万多亿的销售额,因为是免除车购税优惠的最后一年,免除力度也是最大的,估计到2000亿的车购税免税。这样合计就是4000多亿的规模,相对于5万亿的汽车销售额,4000亿补贴的力度应该是历史罕见的,这对车市发展的支持力度超强。


短期消费促进政策容易形成政策带来的市场动力波动,因此2025年的汽车消费政策仍需巩固和强化,稳定汽车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需要从汽车全生命周期着眼,将扩大汽车消费和促进产业长远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汽车消费政策,有序取消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规定,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加快建设现代汽车流通体系,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汽车市场高质量发展。


2、 制造业是财富源泉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汽车的回顾的核心是,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 万辆。这样的提法更体现中国新能源车的产业规模与实力。生产是财富的源泉,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12月汽车生产3156万台,同比增长5%;新能源汽车生产1317万台,同比增39%,渗透率42%,中国新能源车实现超强的生产表现。


未来仍是以制造为核心,实现充分的优胜劣汰。前期分析摩托车的市场,感觉汽车行业大有可为。


3、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定位为新一代智能终端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汽车行业的重点工作定位为大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新一代智能终端。国家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定位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标志着汽车产业从"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的范式转变。这一智能终端战略推动多领域技术深度融合:L4级自动驾驶、车联网(V2X)、AI算力(≥500TOPS芯片)及车云一体化架构成为核心突破方向,同时构建"硬件+软件+服务"的生态闭环。通过国产芯片、云计算等产业链协同,结合智慧城市与交通系统的数字化基建,汽车正成为连接人、车、路的智能终端载体,助推新能源渗透率目标(2030年50%)与数据经济规模突破万亿元。


整车企业需以技术自研与生态共建双轮驱动转型。技术层面,加速L3/L4级自动驾驶系统、车规级操作系统及固态电池的研发应用,建立OTA升级能力;生态层面,联合科技企业、地方政府打造创新联盟,开放车载接口构建开发者生态,同步布局超充网络。用户运营端,通过场景化座舱、订阅制服务及数据资产运营提升附加值,同时强化数据安全与伦理合规体系,抢占移动智能空间的话语权。


实施路径上,短期聚焦L3量产与基础车联网建设,中期实现城市NOA导航与跨品牌车路协同,长期目标2035年前达成完全自动驾驶并主导全球标准。这场变革本质是"移动智能终端"争夺战,企业需超越传统制造思维,通过技术、生态、用户的协同创新,重构产业价值链与商业模式。


4、 加速新能源汽车下乡-支持农村汽车消费


目前,我国千人乘用车保有量在2023年仅有231台,与发达国家的千人汽车保有量相差巨大,因此,国内汽车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是全面促进消费的重要内容。随着车市逐步进入稳定发展期,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各地做了很多工作,实现了短期内有效的拉动消费效果。


由于我们的行业差距和城乡差距巨大,因此汽车普及的难度巨大。


农村乡镇市场是目前中国人口的主力,居住近8亿人口,这是汽车普及的核心增长动力。加速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居民出行方式升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我们各省汽车普及也有巨大的差异,内地各省是有钱的发达地区普及率高,没钱的地方普及率低,说明我们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求无法充分满足。未来改变需求格局要靠小城市和县乡市场的增量,县乡市场的私车普及要高于天津和北京这样的高普及的大城市。


5、 汽车出口期待加大政策支持


中国汽车出口近几年表现极其优秀,从2020年100万辆到2024年的641万辆,实现了超越式的发展,我感觉很自豪。但是近期看看摩托车数据,很佩服摩托车的成就,摩托车在国内大城市限行的恶劣的消费市场环境下,在充分的价格竞争和电动化转型的基础上,实现了摩托车行业跨越式的发展。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摩托车出口达到了3676万辆,占到世界汽车世界摩托车总销量55%,其中燃油摩托车出口达到1450万辆,占到世界摩托车总量的22%,电动摩托车占到世界的33%,目前看摩托车行业的充分竞争和行业进步,带来了中国制造的强大的世界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摩托车的世界超强地位。而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641万辆占世界汽车总销量的7%,远低于总体摩托车的55%份额和单纯燃油摩托车的22%份额。从摩托车看,中国汽车出口将有巨大充分的国际竞争力,作为集中国制造业综合能力的汽车行业,未来中国汽车在世界出口方面应该突破千万辆规模,甚至到2000万辆的出口和海外制造的综合潜力。


在如此良好的汽车出口增长趋势下,需要有效的挖掘国际市场潜力,维护良好的国际秩序,依托国际贸易规则有效抗争,实现汽车出口的更好发展,为中国出口提质稳量做贡献。


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海外汽车个人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深入实施汽车海外可持续战略,加大与重点市场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有效规避贸易战的前瞻性海外布局。


6、 减少对燃油车的歧视性政策-推动 “油电同强”


随着世界能源革命的趋势不断变化,石油枯竭论已经过时,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能源环境战略对世界的影响巨大。我们出口汽车潜力巨大,要保证燃油车的基本市场规模,稳定燃油车产业链,实现油电同强,确保中国汽车的出口优势和可持续性。燃油车建议减少对燃油车的歧视性政策-实现油电同强。


在能源领域的探讨中,“世界石油枯竭论” 曾甚嚣尘上,一度引发全球对能源危机的恐慌。但深入探究后会发现,这一理论存在诸多漏洞,实则是错误的。


从石油储量数据来看,挪威雷斯塔能源发布报告显示全球可采石油储量约为 1.572 万亿桶 ,远超 1980 年的 6826 亿桶。中国石油近年在塔里木盆地发现储量高达 10 亿吨的超深大油气田,在鄂尔多斯盆地也发现储量超 10 亿吨的新页岩油田。这些不断新增的储量说明,石油并非如枯竭论所预言的那般即将耗尽。


石油枯竭论的诞生背景,是基于当时有限的认知。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地质学家哈伯特提出石油枯竭论,其预测石油产量将在 1970 年代达到峰值后下降直至枯竭。在当时,石油开采技术有限,地质勘探能力也远不及如今,基于那样的技术水平,石油枯竭的担忧看似合理。但时过境迁,随着科技进步,深海油田开采技术不断提升,页岩油开发等也成为现实,曾经难以开采的石油资源变得可采,极大地拓展了石油资源的边界。


国内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市场渗透率突破50%,这是车企技术突破与国家政策支持的共同结果。由于新能源车的税收体系没有建立,未来将面临巨大的税收建设压力。类似俄罗斯的汽车报废税等,新能源车的报废税肯定应该更高。很多消费者没有新能源车的税收概念,未来新能源车的诸多税收都会建立的,如果我们不建立,国外也会逐步建立新能源车的税收体系的。


在2025年新能源车已经是乘用车主力的背景下,需要推动油电同强。


A、税费公平化:逐步调整税费政策,减少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间的税费差异。例如,可以适当降低燃油车的购置税、车船税等,或者对新能源车的税费优惠进行合理调整,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公平。也可考虑根据车辆的能耗、排放等实际情况制定税费标准,而不是单纯以燃油车或新能源车来划分。


B、取消燃油车不合理限制:在交通管理方面,取消对燃油车的不合理限行、限购政策。燃油车交了巨额使用道路的税收,反而被约束部分时段不许上路,这是对燃油车巨大的歧视。道路拥堵可以根据城市的交通实际情况,采用更科学的交通管理手段,如智能交通系统等,来缓解交通压力,而不是通过限制燃油车来达到目的。尤其是近期很多城市拥堵已经明显改善,城市人口也出现萎缩。


C、统一环保和积分管控标准:制定统一的环保标准,对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一视同仁。在加强对燃油车环保监管的同时,也要关注新能源车在电池回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等问题,确保两者在环保方面都能达到相应的标准。燃油车的技术管控措施过于严苛,新能源车的积分管控漏洞太大,这些都应该有效的改善。


D、加大燃油车技术鼓励


燃油车技术升级:加大对燃油车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燃油车的节能减排技术发展,提高燃油效率,降低尾气排放。鼓励车企研发更先进的发动机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等,使燃油车在性能和环保方面都能有更好的表现。


E、消费者教育: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提高消费者对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认识,让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使用场景,理性选择购买燃油车或新能源车。通过宣传和推广,消除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误解和担忧,同时也让消费者了解燃油车的技术进步和优势。


F、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汽车市场的竞争机制,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在市场上能够公平竞争,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自主选择发展燃油车或新能源车技术路线。


7、 长效措施-购车抵个税实施


个税减免的政策是有利于居民消费的利好政策,家庭购车应该与购房享受同样的免个税政策。比如每个家庭三年内有一次购车免税机会,购车可免除每月1000元个税,从缴纳车购税后分36个月抵冲36000元个税缴税基数,这样既能促进消费,也平衡私人车辆挂靠公司抵税的不公平税收问题,能促进税收公平。


个人所得税的调节财富效应很明显,是重要的收入财富再分配手段。目前个人所得税的抵扣项中,购房贷款抵税,而购车不抵税,这也是严重的制约消费的问题。


从国家统计角度,居民购房是投资行为,不计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购车是消费,是计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但目前,个人消费税的抵税是只有购房等情况能够抵税,而购车抵税的政策尚未出台。


税收调节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而目前的购房贷款抵个人所得税按统计角度是促进投资行为,而不是促进消费。2023年要鼓励消费发展内循环,就要改变购房贷款抵税的行为,而是鼓励消费,实施购车抵税的行为。


目前美国等国家采取购买新能源车抵税的做法,这也是调节消费的参考思路。我们如果实施购车抵税的政策鼓励,就会让更多人人乐于买新车,促进消费可持续发展。


开展燃气、电动自行车等安全隐患全链条专项整治。这也是对锂电池电动车的安全性的明确要求,近期以旧换新的电动自行车主要鼓励老旧锂电池电动车置换铅酸电池的发展,这也是新能源行业安全发展的重要推动,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电动车的发展潜力巨大,电动车是根本,智能化是方向,没有电动车的上半场和智能车的下半场说法,电动车是长期的核心竞争,整车企业如果不造电池,未来将无法成为国际性大企业,逐步将边缘化。


来源:崔东树 作者:崔东树


返回

电子通讯

SG-Auto《汽车经营&服务》的电子通讯为每周2期,每期电子通讯我们将以邮件的方式为您投递,为了便于您的电子通讯准确送达,建议您留下长期能收到电子通讯的邮箱地址。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手机扫描关注我司公众号
及时了解汽车经营与服务的业界经融消息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招聘信息 | 常见问题
Copyright © 2017-2018 SG-AUTO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34420号
汇中融德汽车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