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的汽车金融,又在一种表面稳定,却又内心充满焦虑的矛盾中继续前行。按照惯例,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做个总结和展望。今年本不想再写,毕竟已经开始远离这个江湖。但是那点仅存的倔强又一直在心头游弋,似乎这件事情没有做,这个年就没法收尾一样。于是,简单写上几句,仅供诸位看官消遣。
2024年,汽车金融江湖大事已定,群雄争霸的格局早已伴随着历史的脚步隐入尘烟。汽车金融,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兜兜转转走了一大圈,最终还是回到了出发的地方。孩子经历了无数,才明白,原来最终能把自己托举住的还要是曾经最是不放在心上的亲人,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
一场鏖战,最终笑到最后的无非还是要看出身和钱包。市场也终于回到了最初的稳定的状态。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市场供应结构。
所谓稳定的市场结构,是指狭义的汽车金融在国内市场已经日趋成熟,供应和需求主体基本稳定。
产品服务供应主体基本形成了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两家分治的局面。产品需求直接体现在金融渗透率上,去年的金融渗透率大致在50%左右,想必今年的渗透率依旧会稳定在这个比例。金融渗透率与车辆市场销售情况并不成正比,甚至会有一定程度的反比例情况,也就是购买力越是不足,金融产品的需求量更大,对于金融产品的创新性也就要求越高。所以,我们说市场结构是相稳定的。
经过连续几年的市场和政策层面的调整,汽车金融市场的种种乱象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在商业银行的蛰伏期,汽车金融公司凭借着自身主机厂的资源和深厚的实力,已经牢牢地把握了市场的主动权。汽车金融公司的专业性更多的体现在净化市场,为市场制定各种游戏规则,以至于市场不再轻易失控。从2004年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成立至今,20年的时间,他们已经很出色地完成了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国内的汽车金融市场终于趋向理性,市场在一次次试探中能够始终保持住底线不被突破,从而逐渐形成了有序,有规则的市场。
正当汽车金融公司志得意满,准备安心享受几天胜利果实的时候。2024年,蛰伏多年的商业银行,忽然举着高息高返的大旗,满血回归。不仅仅是汽车金融公司,商业银行也是多年来重新制定游戏规则的受益人。当一切额外的,客观的因素被一一抹平后。一个成熟的汽车金融市场,最后争夺统治地位的工具,就只剩下了成本。而这正是商业银行无法撼动的优势。所以商业银行的卷土重来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
商业银行的回归无遗是给汽车金融公司敲响了警钟。汽车市场的低迷,使得经销商无一例外地把盈利性看得最为重要。众多汽车金融公司也尚未从“主机厂爸爸”的角色中苏醒过来,以往无坚不摧的主机厂贴息政策也随着车价和销售的低迷而被束之高阁。在利益和服务能力的双重加持下,经销商倒向商业银行的怀抱也就变得无可厚非,顺理成章。
于是今年我们看到的汽车金融公司最多的新闻就是换帅。截至到目前,已经有8家汽车金融公司完成了高层的更换。这种变化的意思非常明显,市场发生变化,而且是剧烈的变化,汽车金融公司急需转型,所以必须要推倒现有的一切重新来过。
汽车金融公司从年初开始,就被迫思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下一步该怎么活?似乎新版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总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可是这对于求稳为主,从不愿深层次的主动创新的汽车金融公司,似乎是必须要做,但不到最后时刻又绝不会去做的事情。因为汽车金融公司已经习惯了在一种以规则为前提的市场中按部就班工作的方法。冒险性的创新似乎与他们关系并不大。所以更多的汽车金融公司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市场、摩托车市场和二手车市场。
寒冬中,最先要保证的永远是先活下去,而不是活的有多好。手术动的太大,由于自身的虚弱,有可能割除了恶疾,却也丧失了元气。
商业银行也远比想象中更为清醒。明白高息高返只是一时的战术手段,而不能作为长期的战略。所以,更多的商业银行终于向前走出了一大步,开始从狭义的汽车金融领域转向广义的汽车金融领域。或者说,开始布局从汽车金融产品向产业链金融产品,然后向金融产品层层递进的路线方针。毕竟,通过汽车金融获取客户,通过更多附加值产品绑定客户,平安银行已经用实际行动为众多同行们做出了样子。
所以,2024年,在汽车金融领域,是商业银行开始翻身的一年,也是汽车金融公司最为焦虑的一年。同样依靠的是一种惯性,但发展的方向却走向了不同的两端。
接下来,我们很有必要聊一聊高息高返。高息高返真的是过街老鼠吗?
高息高返,顾名思义,通过向消费者收取高息来促成向经销商的高返利。似乎除了中间的经销商赚差价,两头的银行和消费者都没有捞到好处。往大了说,甚至会影响汽车金融公司的整体形象。这些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我们也要承认,这种利益分配方式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如果说经销商获得了最多的利润,就说明了市场的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在汽车金融服务的获客与落地实施过程中,经销商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规则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存在即合理。如果不合理,迟早自己就会被打破。
而且针对于终端的价格和返利幅度是商业银行制定的,成本也是目前市场所接受的。汽车金融不是慈善,首先是一门生意,做生意想获取最合理的收益,本身又有什么问题呢?所以我并没觉得高息高返有那么罪大恶极。一切交给市场去主动调节,不用我们人为的去定义。在实际的商业活动中,永远都是卖家和买家的博弈。所以,我们更该理性的看待这一市场现象。
2024年,同样不能不提新能源汽车,持续火热的新能源究竟又会给市场带来什么?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热,或许是这一年中汽车市场上最好的消息。新能源汽车在金融领域的地位也在日益攀升。同样是新能源汽车,却有着不同的玩法。
比如比亚迪,已经成为市场的领先者,甚至可以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建立规则。所以对于他们的汽车金融,就可以完全按照常理出牌,传统能源怎么玩,新能源也可以怎么玩。前提是有一定的市场量的基础和足够的话语权。足够的话语权代表什么。代表着足够的实力,去承担新的尝试中出现的问题,发生的损失,以及解决诸多问题的能力。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新能源厂商和金融公司都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新能源市场火爆的另一面,是诸多早期玩家的逐一退场。如果押宝押的不对,风险管控的不严,收益不足以控制风险,那么一旦所谓的新能源玩家退出历史舞台,必定会造成一地鸡毛。在新的领域,非成熟领域,对于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绝不是一个所谓的引进融资租赁就可以全部解决的。况且,能否玩好融资租赁,本身就需要强大的专业能力加持。试问,现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中,能够搞明白融资租赁的又有几家?能够搞明白新能源汽车特点的,又有几家?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大热与新能源汽车金融的大热,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于是,如何更好的活着才是2024年的汽车金融市场的主旋律。
汽车金融市场永远是汽车市场的附属品,汽车市场的状况永远决定着汽车金融市场的走向和玩法。车子卖的不好,销量上不去,如果再保证不了利润,那么一个企业就无可避免的走上了下坡路。于是开始拼实力。所谓的实力,本质上就是我家的粮食比你家还能多坚持好几天,把你熬“死”了,市场总供给小了,也就有活路了。所以,哪有什么战略定力,比的无非是谁的家底更厚而已。
在这个主题思想下,金融的市场,最热的词莫过于二手车和车抵贷。原因很简单,我们要活着,同等成本下,我要有更多的肉吃才行。于是车抵贷,这个汽车金融人心里永远的痛,不得不被再次记起。一般而言,市场下行,最好用的永远不是良币,却偏偏是劣币。鸩酒止渴,不能长久。短时间来点蒙药,有时候却也能把命保住。
至于走出去,依旧任重道远。有时候实在想不明白,很多金融人是不是有点很傻很单纯,国内都没有玩明白,出去就立刻能打通任督二脉了?或许可以,九阳真经没准就藏在了海外的每个角落,等着您发现呢。
2024 年,汽车金融行业呈现出 “走出去” 的趋势。这一趋势得益于金融政策的变化,政策支持车贷和优化金融产品,为汽车金融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汽车工业的振兴有两条腿,一是内需,而是外放。走出去恰恰就是要解决外放的问题。
对于金融机构走出去,我们持乐观的态度,至于金融产品的发展,我们却要持有保守的态度了。一个国内市场还没有玩明白的产业,走向海外,会面临更多的挑战。诸如法律、公司治理、员工管理、市场规则,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所以这事急不得,需要慢慢来。五年之内有个眉目,把供应链金融先搭好框架,就已经算是很成功了。
说完2024,我们必须要落入俗套去简单聊聊2025 。
今年的市场,大概率依旧不会很景气。面对这样的市场,总要找办法去应对。于是出现了很多的声音,比如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比如要有一定的战略定力,比如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运营协同,比如快速有效的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和上线。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去尝试的方法。但是核心的问题依旧是如何提升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我们众多金融机构多年来一直挂在嘴边,一直引以为傲的资本。可是有很奇怪,似乎又没有谁能真正把专业能力这四个字真的说清楚?
举个例子,有多少一线人员有风险控制的意识?能够把每一个区域,每一个代理商的情况和需求说清楚,能够配置属于他们的定制产品?
有多少风控人员真的懂市场,懂营销,懂潜在的风险。能够理解风险绝不仅仅是发现和否定风险,更多的是通过自身的能力给风险降级或者有效的化解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又有多少人真的懂直租,回租,租赁物管理,这些都可以挂在嘴边,可是单单一个租赁物管理,到底该怎么管?有多少人认真研究过,又有多少人认真实践过。
所以我们说的专业能力,不仅仅是是在家里做出一个金融产品,制定一套风险规则,理出一套运营体系。而且还要包括深入一线,挖掘和转化市场需求,相互之间的团队配合以及较少内耗,对于效率的最求,对于风控的实时监测,以及对市场变化的敏锐观察,更有对于代理商和客户的尊敬和支持。
这一整套并不高大的,甚至有些零碎的,才是真真的专业性所在。我们每每摆脱惯性的束缚走出一小步,其实恰恰是向前走了一大步。至于学习的对象,我强烈推荐奇瑞汽金,原因简单,因为专业,所以卓越。
个人预测2025年汽车金融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市场情况摆在那里,我们依旧处在转型期和调整期。汽车市场不稳定,就一定不会有稳定高速发展的汽车金融市场。
但是2025年,应该会是众多金融机构小步快跑的一年,市场会出现各种新的需求,金融机构也会小规模的进行诸多的尝试。明年或许是百花齐放的一年,但可以肯定的是花园的总体体量一定不会太大。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来的,已经充分理解了对于市场该有怎样的敬畏。
明年值得期待的或许是供应链金融。国内的汽车金融生态已经开始升级。品牌的竞争已经开始从终端的消费者逐渐向上移动。新的市场机会会形成新的市场头部玩家,而众多的新贵,如小米、如理想,他们在品牌的建设和持续生产力输出的道路上依旧任重道远。走的每一步都需要金融的加持,所以传统的汽车金融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对此,我充满信心和好奇感。新的玩家或许将全面的改变如今的汽车金融生态和玩法,2025,或许年度词就是稳定中的变化。
来源:老穆 文/老穆
电子通讯
SG-Auto《汽车经营&服务》的电子通讯为每周2期,每期电子通讯我们将以邮件的方式为您投递,为了便于您的电子通讯准确送达,建议您留下长期能收到电子通讯的邮箱地址。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手机扫描关注我司公众号
及时了解汽车经营与服务的业界经融消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