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收藏本站,以便长期浏览

找回密码

手机号:

短信验证码:获取验证码

 

close
请登录免费注册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站内资讯 >> 金融与保险 >> 浏览文章
汽车金融万亿风口,P2P平台吃不上肉仅能喝口汤
2017/9/11 11:37:44 金融与保险


随着网贷平台借款限额规定的落地,为填补大额标下架产生的资产缺口,车贷资产成为网贷平台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已经有数百家P2P平台涉足车贷业务,另据车贷联盟数据显示,专注车贷领域的垂直平台数量已经超过60家。


不过,汽车领域有着盘根错节的经销渠道和供应链,汽车消费更涉及到三包、保险、登记等层面的因素,虽然越来越多的P2P平台开始青睐车贷业务,但均未有效突破汽车消费贷市场,主要还是从车抵贷着手布局。由于没能切入汽车消费金融环节,万亿市场的新风口,P2P平台只是喝了一口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汽车金融迎来高速发展期


基于以下几个因素,汽车金融或迎来高速发展阶段:


一是汽车交易活跃,保有量创新高,为汽车金融发展奠定基础。截止2016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9亿辆,据国家信息中心预计,至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5亿辆。再来看中国汽车轻工业协会公布的销售数据:2016年新车成交量2437.7万辆,同比增长14.9%;二手车交易量为1039万辆,同比增长10%。同时,我国二手车过户量1040万辆,渗透率仅为5.5%,远低于美国16%的水平,换句话说,二手车交易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此外,近两年先后出台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对地方限迁、二手车税收、产权登记等进行松绑,助力汽车交易市场的活跃。

二是年轻群体开始成为汽车消费主流人群。据统计,2004年,有车一族中35岁以下人群占比不足20%;2014年,比例达到60%,且18-25岁群体快速增长。相比之下,年轻群体贷款购车的意愿更强,有望带动汽车金融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车金融渗透率约为30%,二手车金融渗透率小于5%,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超过50%的渗透率,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年轻群体开始成为汽车消费主流人群。据统计,2004年,有车一族中35岁以下人群占比不足20%;2014年,比例达到60%,且18-25岁群体快速增长。相比之下,年轻群体贷款购车的意愿更强,有望带动汽车金融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车金融渗透率约为30%,二手车金融渗透率小于5%,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超过50%的渗透率,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汽车优质抵押物特性显现,车抵贷迎来快速发展。汽车作为动产,管理不便且手续繁琐,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传统汽车金融玩家很少介入车抵贷市场,互联网金融平台借助GPS定位、车库质押管理等手段进行积极探索,基本把模式走通。同时,随着大额标被禁,车抵贷成为有抵质押物的优质信贷资产来源,开始受到更多平台青睐,迎来快速发展期。


基于上述原因,我国汽车金融迎来高速发展期,各类金融机构加速布局。据银行业协会的《2016年度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已超过7000亿元,市场规模还在以每年25%的速度持续扩张。


P2P平台仅得外围一杯羹


一般来讲,目前的汽车金融市场主要有银行、汽车金融公司和其他第三方机构(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汽车金融公司、小贷公司、P2P等)等三方势力。在新车交易市场,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在二手车交易市场,融资租赁公司(背后多为汽车电商平台或互联网巨头)进行了积极的布局;在车抵贷市场,第三方互联网公司尤其是P2P平台进行了积极探索,简要分析如下。


在新车交易市场中,考虑到严格的三包制度和定期保养维护要求,主机厂需要与4S店捆绑在一起,4S店掌握了新车货源,在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为了促进新车成交,主机厂和经销商集团有动力降低贷款利率,通常是采取贴息或免息贷款的方式,因此,新车消费贷场景一般只适合低资金成本的金融机构,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是主要的参与者。

在二手车交易中,一般有4S店置换新车、二手车商、C2C交易平台三个渠道,其中4S店可以收集80%-90%的二手车源,但4S店通常会通过二手车商进行转手;二手车商则主要由修理厂和黄牛转变而来,渠道分散,碎片化严重,主要承接4S店的二手车;二手车交易本质上属于线下交易模式,C2C线上交易平台对接成本较高,多转化为二手车商的线上引流渠道。

在二手车交易中,一般有4S店置换新车、二手车商、C2C交易平台三个渠道,其中4S店可以收集80%-90%的二手车源,但4S店通常会通过二手车商进行转手;二手车商则主要由修理厂和黄牛转变而来,渠道分散,碎片化严重,主要承接4S店的二手车;二手车交易本质上属于线下交易模式,C2C线上交易平台对接成本较高,多转化为二手车商的线上引流渠道。


在金融业务上,由于二手车存在“一车一况”的情况,标准化程度低,且存在事故风险等,银行等机构介入动力略显不足,为第三方机构尤其是汽车电商平台及其背后的融资租赁公司带来机会。不过就P2P平台而言,因其资金成本较高、流量差、线下渠道谈判能力弱,并未能有效介入二手车消费贷业务。


相比较而言,车抵贷并不依赖于汽车交易场景,汽车仅仅作为抵质押物出现,对放贷机构场景把控能力的要求大大降低。同时,汽车作为抵质押物并不如房产和设备等不动产容易监控,传统金融机构介入的动力不足,为P2P平台提供了机会。就目前P2P平台的汽车金融业务来看,主要的业务便是车抵贷。


而本质上,车抵贷虽然也算汽车金融,但并非汽车金融核心业务,整体上,P2P平台尚未真正参与到汽车金融核心业务之中,仅仅是在外围分得一杯羹。

而本质上,车抵贷虽然也算汽车金融,但并非汽车金融核心业务,整体上,P2P平台尚未真正参与到汽车金融核心业务之中,仅仅是在外围分得一杯羹。


P2P车贷市场格局、模式及代表性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涉足车抵贷业务的P2P平台早已超过数百家。不过,网贷天眼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国内共有64家车贷专营平台(以车抵贷业务为主),月度总成交额204.64亿元(P2P行业占比8.31%),理财端平均收益率9.09%(行业平均9.3%),平均借款期限5.48个月(行业平均 8.78个月),活跃投资人数135万人次。


从市场结构上看,P2P车贷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微贷网、投哪网和有利网三家平台的成交量占据了半壁江山,具体来说,微贷网(74亿)占比36%,投哪网(20亿)占比10%,有利网(13亿)占比6%左右。

从市场结构上看,P2P车贷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微贷网、投哪网和有利网三家平台的成交量占据了半壁江山,具体来说,微贷网(74亿)占比36%,投哪网(20亿)占比10%,有利网(13亿)占比6%左右。


从产品结构上看,P2P车贷以车抵贷业务为主,并少量布局融资租赁业务,简要介绍如下:


(1)车抵贷。汽车贬值快、容易受交通事故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对于单纯的汽车抵押贷款心有疑虑,使得汽车抵押贷款成为风险相对可控、且可接受高利率的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受到P2P平台的青睐。目前主营车贷业务的P2P平台,其主要的产品便是车抵贷,比重大概在80%以上。


在业务模式上,车抵贷分为押车(即质押)、不押车两种模式,为提高用户体验,P2P平台多采用押证不押车的模式,通过在汽车上安装GPS进行实时监控。


不过,安装GPS只是贷后抵押物监控的开始,一旦发现异常问题,还需要动用线下力量实施抵押物的控制(如拖车等)。此外,二次抵押问题、意外事故风险等也是车抵贷业务面临的潜在风险。

不过,安装GPS只是贷后抵押物监控的开始,一旦发现异常问题,还需要动用线下力量实施抵押物的控制(如拖车等)。此外,二次抵押问题、意外事故风险等也是车抵贷业务面临的潜在风险。


不难看出,车抵贷属于典型的重模式,安装GPS、抵押登记手续、贷后抵押物控制与处置等均需要借助线下力量。所以,主营车抵贷业务的平台,基本都会布局较为完备的线下力量,几个大的车贷平台都有数百家线下营业网点和近万名员工。


(2)融资租赁。汽车融资租赁分为直租和售后回租两种模式。所谓直租,是指融资租赁机构把车子买过来,然后出租给用户,用户按月支付租金即可实现汽车的使用权。所谓回租,是指车主将自己的车先卖给租赁公司,然后再从租赁公司租回来。通俗来讲,直租类似于无车人的分期购车,回租类似于有车人的汽车抵押贷款。


从美国、日本等成熟的汽车金融市场来看,汽车融资租赁已经成为主要业务模式。目前美国、德国的汽车融资租赁渗透率分别达到46%和21%,而国内渗透率仅1%,提升空间十分巨大。由于回租与车抵贷有较高的相似度,就P2P平台而言,涉足的主要是回租业务。


从风控特点上来看,回租模式的主要风险点在于所有权瑕疵。一般而言,售后回租模式并不会直接办理车辆过户手续,车辆仍然登记在个人名下,平台主要通过售后回租合同、抵押登记手续和买卖合同等控制所有权,风险事件发生时,平台处置车辆仍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从风控特点上来看,回租模式的主要风险点在于所有权瑕疵。一般而言,售后回租模式并不会直接办理车辆过户手续,车辆仍然登记在个人名下,平台主要通过售后回租合同、抵押登记手续和买卖合同等控制所有权,风险事件发生时,平台处置车辆仍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除了车抵贷和融资租赁,一些P2P车贷平台还涉足了车库融产品,即为经销商提供库存融资贷款,只是规模较小。


汽车金融将逐步演变成为巨头的战场


就P2P车贷而言,主要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对拟转型车贷业务的平台而言,会发现车贷业务属于典型的重运营模式,存在很高的门槛,尤其是对于习惯线上撮合的P2P平台而言,通过布局线下切入车抵贷业务并不容易。


二是对于专营车抵贷业务的平台而言,本身也面临业务模式过于单一的问题,以车抵贷为主,对于核心的汽车消费贷无能为力。


展望未来,随着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汽车市场,汽车消费贷的门槛也会越来越高,留给这些车贷平台的时间真的不多了。某种程度上,汽车金融也将逐步演变成为巨头的战场。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苏宁财富资讯


返回

电子通讯

SG-Auto《汽车经营&服务》的电子通讯为每周2期,每期电子通讯我们将以邮件的方式为您投递,为了便于您的电子通讯准确送达,建议您留下长期能收到电子通讯的邮箱地址。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手机扫描关注我司公众号
及时了解汽车经营与服务的业界经融消息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招聘信息 | 常见问题
Copyright © 2017-2018 SG-AUTO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34420号
汇中融德汽车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