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收藏本站,以便长期浏览

找回密码

手机号:

短信验证码:获取验证码

 

close
请登录免费注册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站内资讯 >> 电动出行 >> 浏览文章
新势力进军欧洲:佯攻试探or以小博大?
2021/12/10 20:31:15 电动出行


微信图片_20211210203210.jpg


今年11月下旬,在德国慕尼黑宝马研发中心附近,一辆带有伪装的宝马i7测试车与小鹏P7同框出现,一时间引起了汽车圈的热议。知情人士称,“这不是巧合,大概率是i7在研发中后期做竞争车对比测试,把P7列为了竞品。”


近些年,造车新势力在国内市场大杀四方,理想、小鹏和蔚来在11月交付量纷纷破万。一时间,新势力能否将国内的成功突围复制到海外市场,令人联想翩翩。


2021年5月,蔚来官宣了“挪威战略”,计划两年内在欧洲交付7000辆ES6和ES8,7月,首批用于用户交付的蔚来ES8量产车从上海外高桥港口正式发运挪威,并已于9月在挪威完成上市并开启交付;今年8月,首批出口的小鹏P7在广州新沙港启航,已于10月交付……


微信图片_20211210203218.jpg


表面看,新势力正有条不紊地进军欧洲市场,可这些“蜻蜓点水”与新势力在国内市场攻城掠地不可相提并论。在整个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处在高位时,新势力表现出来的实际行动,要远远小于欲望,就连“只要你敢来来,我就敢收”的挪威市场,新势力的进攻也是浅尝辄止。


还记得2019年1月,当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开工建设时,马斯克曾对外称,“生产的 Model 3只内销,不出口。”但为了抢占欧洲市场时间窗口,在整个2021年,特斯拉共安排了约11万辆车,从临港超级工厂离开,被装运上托斯卡纳号货轮,为火热的欧洲市场持续输出。


回看中国造车新势力们,纷纷举起“开辟欧洲市场”的大旗,可他们真的做好“出海”准备了吗?



#01


市场诱人,但未带动中国品牌销量?



欧洲市场成为各家车企眼中的“香饽饽”,背后自然是严苛的排放法规催生了巨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前景。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供应链面临限制,但是电动汽车的销量出现了强劲增长。今年第三季度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挪威、瑞士、冰岛)和英国的新乘用电动汽车注册量为548,972辆,同比增长48%,市场份额达到了20.5%。


微信图片_20211210203230.jpg


中国新势力首选的挪威,更是世界上电动汽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没有之一。2021年11月,挪威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了当月汽车总销量的94.9%。据悉,在挪威购买电动车不需要缴纳购置税和进口税,还可免交25%的增值税及50%的通行费。这一套操作下来,比买燃油车还便宜。


近些年,国内造车新势力赚足了眼球,即使在缺芯的影响下,仍能迎来一轮普涨。此刻,头部新势力进军海外市场,被寄予厚望。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中国燃油车竞争力有所上升,但不具备直面与国外中高端品牌去拼的实力,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是有机会和国外品牌去比一比的。


微信图片_20211210203235.jpg


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挪威电动汽车销量增长的利好,并没有带动中国品牌海外销量的崛起。11月的挪威,中国汽车品牌的纯电动汽车只有比亚迪唐EV进入前15名,蔚来ES8月销量91台,排在第30名;小鹏G3月销量68辆,排在第37名;小鹏P7月销售29辆。


有业内分析师认为,造车新势力出海这件事,宣传的意味,可能大于实际的效果。相比国内市场的投入,新势力在欧洲市场基本还处于试探阶段,甚至没有进入核心市场。


毕竟,挪威不是欧洲汽车市场的核心,一是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容量偏小,二是本国没有发达的汽车制造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欧洲汽车版图的中心。



#02


被海运“大动脉”扼住?



眼下,大多数国产新造车品牌仅仅只是将产品出口至海外卖,更多的是建立一套运营体系,而对于在本土建厂没有过多规划。


比如,爱驰汽车在欧洲只采用线上直销和轻运营的融资租赁组合模式销售;小鹏在挪威的销售模式为混合式,既与当地经销商合作,也有自己的直营店。


微信图片_20211210203241.jpg


在全球疫情影响下,港口拥堵等原因很可能让“全球供应链噩梦”进一步恶化。这对正迎来发展窗口期的汽车行业,以及那些正期待着将汽车销往挪威,乃至全球的新势力们来说,将是一个无比糟糕的消息。


据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透露,“我们于9月、10月、11月开始逐步在挪威交车了,但因为海运班次的问题,交车数量并不多。”


诚然,蔚来有将生产线扩展到欧洲的初步计划,李斌曾在9月份与外媒的沟通中提到,欧洲汽车制造商的闲置产能很高,蔚来希望能够与他们合作在欧洲生产汽车。


不过在计划落实之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出海愿景,仍然只能靠一艘艘满载汽车的船舶来承载。一款车型从订购,到远渡重洋,再到交付欧洲车主手中,这期间需要经历接近半年的周期,其中还有疫情不可控因素。


如此漫长的等待周期,还会时不时被海运“大动脉”扼住,中国造车新势力品牌能够留住多少欧洲用户?



#03


水土不服的“跨国恋情”?



更何况在产能上,新势力企业在本土市场就已经应接不暇了。


进入下半年以来,蔚来已经多次由于疫情、缺芯、动力电池短缺,甚至工厂改造等原因,造成产能危机、无车可交,甚至出现连展厅的车也卖完的现象。为了提升产能,蔚来在10月对江淮蔚来工厂进行了一次较大的升级,但代价是造成当月销量腰斩。


小鹏也因为芯片短缺执行过减配交付政策,支持毫米波雷达的车型(包含小鹏P5),短期内减配交付,等待后续毫米波雷达芯片到货,再为用户补装。


这些新势力品牌已经花了很大的精力,应对芯片荒和产能不足的问题,并支出各种花招,只为多交付一辆车。可以说,短期内,尚处于产能爬坡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很难再腾出一部分产能转移至欧洲市场。


微信图片_20211210203247.jpg


当然,即使没有外在环境因素受扰,中国新势力夺取欧洲电动汽车份额,也没那么容易。在国内市场,新势力在技术、服务上有一定优势,但这种优势没有体现在进入欧洲市场的步伐上。


首当其冲的就是本土化营运的“水土不服”。


拿蔚来举例,它是属于少数的一家新势力,要将产品、直营直销、NIO House、换电、服务中心,采用复制模式,全部移植到挪威市场。


在用户需求不同于国内的欧洲市场,用户会不会认可买单?国内外环境不一样,欧洲没有中国那么大的人口密度,居住也相对分散,蔚来的商业模式能否跑得通?这些可能都要打一个问号。


微信图片_20211210203252.jpg


如果将这一套模式照搬欧洲,意味着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李斌曾表示,“目前欧洲换电站是在国内完成生产制造,然后再运输到欧洲去。如果长期来讲,在欧洲部署比较多的换电站,换电站也要考虑本地生产,运输费用确实挺贵的。”


此外,蔚来的“海底捞”式服务需要提供移动服务车、上门取送车等服务。而挪威作为北欧发达国家,人力成本极为昂贵,员工的平均月薪在3万元以上,这一模式也很难大面积铺开。


更何况国内第一梯队的新势力企业,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到底是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上,还是重金开拓海外市场,孰轻孰重,相信他们心里都有一杆秤。


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分析师告诉车市物语,中国新能源品牌出海,如果涉及召回,会比国内麻烦得多,毕竟国际政治背景不同,法律体系不一样,纠纷的解决方式也会不同。



#04


截然不同的中欧竞争态势?



表面看,欧洲的政策和环境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创造了一个“蓝海”,但实际上,欧洲市场是一个本地高手严阵以待的“红海”。


虽然新势力企业在国内市场有先发优势,但在截然不同的欧洲电动车市场,是欧洲本土企业走在了前面。


欧洲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较高,雷诺、奔驰、宝马、奥迪等燃油车巨头已经有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积累,并已早早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线,与中国新能源汽车相比,前者显然更容易被欧洲消费者所接受。


微信图片_20211210203257.jpg


像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俨然已成为欧洲电动汽车销量的领导者,公司2021年上半年在区域电动车市场的份额为26%。


在消费者购车需求上,国内外差异也很大。中国消费者热衷的电动车更看重高续航、高智能,而欧洲地方小,续航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开着一款适合自己用车场景的车就行。紧凑型车甚至是小型车,比如大众ID.3、雷诺ZOE才是欧洲用户的偏爱。


可见,中国造车新势力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受众没有国内市场那般大。


除了本土选手外,中国新势力在海外也绕不开特斯拉这个强劲对手。据悉,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预计在今年12月份底或明年初投产,该工厂目前已经完成5辆Model Y的生产工作。这意味着特斯拉很快就可以以“本土化、低成本”的优势参与到欧洲市场的竞争。


回看中国造车新势力品牌进入欧洲市场,还未建立起一定的品牌认识度。“在NIO House未开设之前,挪威消费者根本不知道有蔚来这一中国品牌。”蔚来内部员工对车市物语称。


微信图片_20211210203302.jpg

今年5月正式进入挪威市场的蔚来


眼下,新势力寥寥几家直营店,如何打造品牌认知度?何以与欧洲老牌竞争对手正面交锋,又如何在特斯拉的夹击下杀出一条道路?


“国际化是特别艰苦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难度肯定比在中国市场要难一个量级还不止。”李斌在发布蔚来进入挪威战略时,深知背后的艰难。“但是再难的事情总是要有人去做的。”


或许,中国造车新势力还在养精蓄锐,现阶段脆弱的供应链条似乎很难支撑起海外销量的疯狂。对于他们而言,仍在培养一颗“种子”,等待几年后在海外开花结果。


既要做好国内市场,还要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确实艰难。“新势力对海外市场还是观望多于野心,整体步伐较为谨慎,重心还是放在国内,对海外的优先级不高。”业内人士对此评价道。


但要知道,目前欧洲电动汽车的补贴正旺,而我国补贴却在逐渐退坡。将来,新势力埋下的这颗“种子”,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尚不得知,但凡事都有窗口期,欧洲市场会等待中国造车新势力品牌多久?错失了眼前这个千载难逢的契机,过几年再深耕拓展,那到时或许会难上加难。


来源:车市物语 文|彭斐  图片来源|网络、IC Photo


返回

电子通讯

SG-Auto《汽车经营&服务》的电子通讯为每周2期,每期电子通讯我们将以邮件的方式为您投递,为了便于您的电子通讯准确送达,建议您留下长期能收到电子通讯的邮箱地址。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手机扫描关注我司公众号
及时了解汽车经营与服务的业界经融消息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招聘信息 | 常见问题
Copyright © 2017-2018 SG-AUTO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34420号
汇中融德汽车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